免费咨询热线
020-88888888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登录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并成为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2018年,受世界经济下滑及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汽车销量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2020年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全球汽车销量受挫影响较大,销量从2019年的8,981万辆下降至7,803万辆。2020年以来,全球汽车行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918万辆,较2022年增长11.22%。
根据各国汽车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4年1-6月,全球汽车累计销量4,249.0万辆,同比实现增长,增幅约0.8%,北美和欧洲市场及各细分国家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而亚洲市场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4%,亚洲市场中,仅中国和印度实现增长。
碳中和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促进碳减排、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新能源汽车在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提升能源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欧、美、日等制造强国与地区围绕产业规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特许使用权等方面不断出台支持政策,引导与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纷纷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产业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2018年突破200万辆。2020年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全球汽车市场大幅下滑,而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势头不减,销量同比增长42.6%至324.5万辆,渗透率提高至4.2%。根据EVVolumes统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8%,达到1,418.2万辆,渗透率达到15.8%。
受2018年、2019年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及2020年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等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有所下降。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还将加快恢复,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潜力依然巨大。2022年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11.6%和12.0%,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两位数增长,且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市场在2024年表现强劲,国产汽车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和4.9%。
国产汽车出口情况在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不仅出口量持续攀升,出口市场也日益多元化,未来国产汽车将在全球车市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2024年以来,汽车出口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上半年汽车整车出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
展望下半年,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实施,企业新产品密集上市,将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消费潜力,为行业全年实现稳增长提供助力。同时,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形势更加严峻,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运行总体仍面临较大压力,消费信心和市场环境需要继续提振和改善。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产业政策支持带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使用环境逐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3.1万辆,超越美国和欧盟成为世界电动汽车最大市场;2021年,销量增至352.1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50%以上;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达688.7万辆,同比增长95.6%,市场占有率达到25.6%;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根据中汽协公布数据,6月国内乘用车销量为181.2万辆,环比+8.0%,其中新能源销量为91.9万辆,环比+12.8%,单月渗透率首次突破50%至50.72%。同时汽车出口延续高景气度,6月乘用车出口40.3万辆,同比同比29.1%,环比增长1.4%,PHEV车型表现亮眼,单月出口2.2万辆,同比增长1.1倍,上半年出口12.7万辆,同比增长1.8倍,为新能源产品出海贡献新动能。下半年在国家促消费政策、车企优惠促销及新车型持续发布等因素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国汽车工业全球竞争力和科技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进,政策法规落地,加速示范应用试点出台,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展车陆云一体化项目招标或对车陆云一体化建设做出明确规划。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政策项目的加速落地,车路云协同有望作为智慧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市场规模的明显提升。
(1)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大力推广智能有序充电设施,原则上新建充电桩统一采用智能有序充电桩,按需推动既有充电桩的智能化改造。
(2)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到,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试点应用及商业化运营,推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智能网联汽车紧密联接。
(3)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期为2024—2026年。其中提出,选取部分公交线路(含BRT),实现全线交通设施联网识别和自动驾驶模式运行;部署不少于200辆的智慧乘用车试点,部分可实现无人化示范运行。
(4)2月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其中提出,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5)2月7日,商务部等9单位发布《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海外营销售后服务网点和维修备件中心,优化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出口相关环节程序,鼓励银行机构开展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的境内外供应链金融服务。
(6)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
(7)4月3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分别为70%和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
(8)4月12日,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其中提出,对报废高排放乘用车或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或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定额补贴;金融机构可自主确定自用汽车贷款首付比例;实施二手车交易反向开票政策等。
(9)4月12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2024-2026年,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中央财政将安排奖励资金支持试点县开展试点工作。
(10)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其中提出,自细则印发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
(11)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
(12)6月3日,工信部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自2024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续驶里程应满足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43公里。
(13)6月4日,工信部等四部门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工作的预期效果,其中提出,通过试点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品量产应用,带动汽车与新能源、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产业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14)6月21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到,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力度。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电动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汽车芯片信息安全等标准研制,提供汽车芯片基础技术支撑。
(15)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其中提出,拓展汽车消费新场景。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开展智能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围绕公司三梯次产业的战略布局,公司业务分为三大板块:一、各类精密零部件、智能装备及工装夹具等原有业务;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高附加值精密零部件以及氢燃料、天然气燃料汽车核心部件等产品;三、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全面布局直线运动部件,产品包括: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高精度滚动导轨副等。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零部件和智能装备及工装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且,公司还利用在智能装备及工装领域的各类先发优势,将业务延伸至高端航空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装备、工业母机以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2019年至2020年,公司成功实施了“汽车精密零部件项目(一期)”的建设,公司产品拓展了:汽车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以及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结构件等。2020年,公司为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并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公司顺利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5.3亿元将投入年产700万件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及涡轮增压器零部件项目建设,该项目于2022年3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目前已全部达产。
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赫贝斯主要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锌、铝、镁、铜、不锈钢金属制品的五金件,产品包括新能源电动汽车安全扣件、汽车充电扣等铝合金和压铸零配件产品。全资子公司易通轻量化公司主要致力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组件、直流变换器组件等。
2022年1月,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无锡宇华精机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在工装夹具、智能装备、工业自动化集成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在汽车行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优势,全面布局直线运动部件(产品包括: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高精度滚动导轨副等),瞄准中高端机床领域、自动化产业、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进行大力开拓,高举高打,快速切入新赛道。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的滚珠丝杠副、直线导轨副等产品已应用于国内知名机床商部分型号的机床上,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自主研发的行星滚柱丝杠已于2023年顺利出样,并紧跟市场发展以及技术方向,积极开拓、提升业务水平。
2022年6月,为进一步夯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体布局,公司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安徽贝斯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将以此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高附加值精密零部件以及氢燃料、天然气燃料汽车核心部件等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旨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产能规模,进一步围绕市场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报告期内,安徽贝斯特已圆满竣工、顺利开业,现正逐步推进产能爬坡。
2024年5月,公司为深化国际市场布局,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在泰国投资设立了“BYHNEWTECHNOLOGYCO,LTD.”,业务范围为公司第一梯次、第二梯次产业相关产品。
公司产品出口至美国、欧洲、韩国、墨西哥、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业务受到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而目前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变动之中,俄乌冲突持续,去全球化浪潮汹涌,国际贸易环境趋于紧张,正常的国际经贸环境已受到较大冲击。从长远角度来看,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国际业务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自身经营情况,加快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生产和经营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对国外客户的议价空间,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以开拓增量市场,保证公司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公司将积极推动在海外投资设厂的业务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客户端的国际竞争力。
公司所处的汽车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全球及国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都将对汽车生产和消费带来影响。如果公司客户的经营状况受到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公司的订单减少、存货积压等情况,因此公司存在受汽车行业周期波动影响的风险。此外,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公司的产品涡轮增压器、燃油发动机等相关零部件将在未来将受到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深入研究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动态,以更好应对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公司将紧跟行业趋势,顺势而为,在做实做强现有业务的同时,充分发挥“精密加工为特长、铸造产业为支撑、智能装备为驱动”的产业联动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构建紧密相连、无缝对接、齐头并进的三梯次产业链;同时,为深化公司业务的国际化布局,公司还将稳步推进在海外的投资设厂规划。其中,第一梯次产业,持续做实做强现有业务,并向增程式、混动汽车零部件拓展,确保公司现金流和基本盘,筑牢压舱石作用,有力支撑公司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第二梯次产业,结合先发优势,定位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核心零部件,夯实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的转型升级;第三梯次产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公司在工装夹具、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在汽车行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优势,抢抓机遇,高举高打全面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导入“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自动化产业”、“工业自动化”等新领域、新赛道。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市场通用材料、毛坯件和外购件。市场通用材料包括铝锭、铜棒、废钢、铝棒等;毛坯件包括叶轮毛坯件、中间壳毛坯件等;外购件包括智能装备及工装产品上用的液压元器件、桁架等。如果未来主要原材料供应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业务利润甚至生产经营活动。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变化,提高原材料采购管理水平,合理控制存货储备,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以降低成本,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汽车零部件行业普遍存在价格年度调整惯例,通常在新产品供货后3-5年内有1%-5%的年度降幅。如果未来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且成本控制水平未能同步提高,公司业绩将受到产品价格下降的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一方面,公司将持续快速研发以及充分发挥公司体系内上下游研发平台良性互动的反馈作用,力图不断推出更高端、质量优良、更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以提高产品议价能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将通过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工艺流程优化、效率提升、成本改善等措施持续不断的改进,将降本增效的要求细化并明确到公司各个部门进行落实并严格考核机制,从而降低由于产品降价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影响。
公司拥有产品进出口经营权,公司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产品出口主要采用美元进行结算。随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加大。如果未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进入下降通道,将使公司承担较大汇兑损失,进而对公司的经营成果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未来一方面将密切关注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积极在政治经济制度稳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化的业务布局,并逐步加快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另一方面采取适当合理的结算方式,积极运用金融产品,尽可能降低汇兑损益带来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高度分化,美国经济起落架已放,软着陆推进;欧亚大陆卷入纷乱,俄乌危机和中东乱局阴霾笼罩,导致多国经济增长面临严重困境,移民与难民问题此起彼伏,政治光谱两极分化。通货膨胀在全球肆虐,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割裂重组,导致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的通胀格局分别陷入冰火之境。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极度偏离均衡的纷乱中运行已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艰难修复,能源依赖格局悄然改变,贸易壁垒下国际资本暗度陈仓,各国货币政策对抗通胀的努力逐步见效,政策重心开始回归通胀与增长的平衡,全球经济逐步走向新均衡。
2024年1-6月,虽然全球经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艰难前行,但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在国内外政策刺激作用下,中国经济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与升级。总体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内需待提振,经济回升动能也有待巩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1.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这一增速虽然较过去的高速增长有所放缓,但在全球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依然显得难能可贵。从季度数据来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虽然二季度增速略有回落,但整体上经济运行的平稳态势未变。环比增速方面,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7%,连续八个季度实现正增长。
2024年以来,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增长态势,由于一季度同期基数相对偏低,增速超过两位数,二季度整体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微增,终端库存高于正常水平;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对拉动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24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88.6万辆和1,1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6.3%;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和4.9%。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
受益于我国稳健向好经济运行环境,并在行业革命与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下,公司充分把握机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精密加工为特长、铸造产业为支撑、智能装备为驱动”的产业联动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为路径,持续推动业务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做大做强现有业务的同时,大力推进三梯次发展格局。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三梯次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深化内部管理,推进降本增效和流程优化工作,持续夯实了公司向上发展的势头。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34.50万元,同比上升10.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72.93万元,同比上升10.86%。
公司第一梯次产业,即原有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各类精密零部件以及智能装备及工装等业务,是公司稳健发展的压舱石,是保障公司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报告期内,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公司不断开源节流、提高市场份额,一方面维护老客户原业务,另一方面拓展老客户新业务,同时不断开发新客户,凭借公司品牌、研发优势、品质优势等,提高产品性价比,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强调苦练内功,不断以智能制造、优化工艺以及严控各项成本等为主要抓手,持续提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实现了公司降本增效的目标。在第一梯次产业中,公司通过PDCA四级循环,聚焦重点指标、积极持续改进,加快提升短板,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原有竞争力,持续激发了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势。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形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汹涌发展,公司对标业内优秀企业,奋力追赶,一方面靠科学而具前瞻性的规划,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延伸并利用公司在原有业务中所取得的技术、经验和优势,充分发挥公司三大产业的协同效应,避免市场上的同质化竞争,开辟属于贝斯特的差异化路线。
报告期内,公司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安徽贝斯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5月底圆满竣工、顺利开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10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未来,公司将加快推进安徽贝斯特的产能爬坡,进一步围绕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围绕潜在或现有客户加快响应速度,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更稳定和优质的产品,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此外,公司还持续引进新能源汽车领域优秀技术、生产以及营销人才队伍,开展相关领域核心部件的研究、开发和制造工作,为公司第二梯次产业的发展蓄势赋能。
(3)加快推进直线运动部件业务的发展进程,大力拓展第三梯次产业的应用领域
公司战略布局中的第三梯次产业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公司在工装夹具、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在汽车行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优势,抢抓机遇,高举高打全面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导入“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汽车传动”等新赛道。
围绕以上业务布局,公司以全资子公司宇华精机为独立平台,不断推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经过近年来的精心筹划、扎实推进和全面布局,宇华精机生产的高精度丝杠副和导轨副产品已经应用于国内知名机床厂商的部分型号机床上,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同时,宇华精机还不断拓展直线运动部件的应用领域,包括:自主研发了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线性执行器核心部件——标准式、反转式行星滚柱丝杠等;以及应用于新能源汽车EHB制动系统和EMB制动系统的多款滚珠丝杠副。未来,宇华精机还将与业内更多的机床厂商、人形机器人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企业深层次合作、拓展应用场景、多维度创新。
报告期内,贝斯特成功举办了“新质生产力赋能行业新发展——直线运动部件多领域应用高峰论坛”,论坛从直线运动部件的应用及展望两大维度,深度探讨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助力高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还展示了宇华精机的全产业链布局、设备设施配置、工艺技术流程以及各应用领域的产品样品等。本次论坛活动的圆满举行,不仅向产业链上下游展示了宇华精机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向市场宣告了宇华精机在直线运动部件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和阶段性成果,更是有利于公司深度拓展市场、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以及宏观环境,公司对第一梯次、第二梯次产业进行国际化布局,选址在泰国进行投资设厂,以扩大现有产能,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客户端的国际竞争力。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江苏无锡,出口比例较高,客户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泰国凭借其独特的战略位置、友好的商业环境和政策,成为连接起东盟和中国的枢纽,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公司将泰国作为海外产能布局关键一站,投资设立了“BYHNEWTECHNOLOGYCO,LTD.”,充分利用泰国的优势,深化国际市场布局,减轻国际贸易摩擦对公司的影响,为贝斯特后续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立足于主业,通过聚焦大数据、自动控制、工业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结合“智能制造”战略主题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了公司业务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水平,积极打造“贝斯特工业4.0”建设。
在智能制造领域,公司作为“客户”和“供应商”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利用自身装备的集成优势,支撑公司精密零部件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利用精密加工产业实际使用中积累的经验,提升智能装备的集成能力和操作体验,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持续注重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同时跟随客户创新等来巩固行业地位;通过全面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夯实核心竞争力基础;通过创新模式、技术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费用2,769.22万元,同比增长22.01%,拥有高效的研发团队近200人,团队中优秀技术工程师分别荣获“滨湖之光”技术能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截止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有效专利授权130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88项。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贝斯特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Copyright © 2002-2024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