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博山第一条橡胶力车胎的诞生

发布日期:2024-08-06 09:02浏览次数: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登录这里说的橡胶力车胎,是人力独轮车或地排车用的轮胎,型号是26×2 1/2,直径约66厘米。我市第一条橡胶力车胎诞生于早期的博山橡胶厂。现在看来区区一条力车胎不足挂齿,但在建国初期的我市是一项创举,说起来还线年,全国推广合作化运动,上级组织了全区十几家修理自行车的,建成了博山橡胶厂,厂址在大街的176号,有员工20余人。起初主要生产橡胶三角带,还给当地企业配套生产一些橡胶杂件。没有拳头产品,产量上不了规模,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1958年左右,厂子开始生产力车胎,那是土法上马,工艺解决不了,生产的轮胎几乎就是个平板带,其截面近似于“( ”形,而不是“Ω”形,上条轮胎像杀猪一样费劲。时任厂里一二把手的刘维祥主任和王茂杰副主任这时感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 他们聘到了时任青岛红卫橡胶厂(后为青岛第三橡胶厂)工程师的王世杰。

  王世杰,天津人,自打十几岁就在天津资本家的橡胶厂子干,在青岛橡胶行业也颇有人脉,谙熟橡胶配方和工艺。他的家属曹玉兰在混炼橡胶方面是行家里手,他俩的能力完全可以支撑一个橡胶厂。只是费用高点,王世杰工资近百元,他家属80多元,而一般的工人工资只有30多元,那时的80多元可以养活一家八口人。王世杰是我市橡胶行业引进的首位专业工程师,舍得重金聘用也体现了企业领导的魄力。

  1959年初,在王世杰工程师的带领下采用了与青岛厂一样的气囊出型法来生产橡胶力车胎。模具制作厂里尽是高手,王宝年、钱福生等,只要有要求都能加工出来。原来那种工艺要压七八板才能生产一条带,一天只能生产三五条。改进后一次性硫化,一天可生产20多条,而且货色好,成品率高,大家都干得很带劲。 负责这个工序的班长叫张汝慰,邀兔人,六二年回乡务农去了。王秀成是工序的干将,尽管是厂领导王茂杰的儿子却总是顶在生产第一线,天热又守着炉子一样的硫化机,他穿着大裤衩子赤膊上阵的画面,给人留下了印象。

  厂里有个军乐队,二十多人的厂子有十几人是乐队成员,队形中前边是面大西洋鼓,后面紧随四付大钹,再后面是八个小号和小鼓若干。领队指挥的是刘维祥主任,刘主任仪表堂堂,衣着讲究,很有派头,王宝年、蒋光旭、钱福生、钱景水、赵曰德、高建江、钱景春都是其中的活跃分子,钱景春说:不知道怎么的就学会了小号。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需要,就有能力。那时大家都是利用下班后晚上的时间在一块练鼓,集体的生活使一伙年轻人充满快乐。

  到四十亩地市委报喜时,在鼓乐队的前面的是用大红绸点缀的26轮胎的车轮,车轮的背面横一缠满红绸的木杆,两边两位女工端架着,很有仪式感。大伙儿身着一色的服装,手戴白手套,队伍整齐划一。人们步行由大街过福门桥,穿过西冶街到四十亩地,一路上伴随着鼓乐齐鸣走走停停,震天动地好不威风,围观群众无不啧啧赞赏。

  得益于此,企业上了一个台阶。后来又不断壮大,到八十年代,企业名称改为淄博橡胶厂,职工达到了一千多人,成为中型(一)企业。再后来,建厂不足五十年,企业没了,一块奋斗的同事们许多也已成古人。早年的事没有影像和文字记载,不提不说,便都隐入历史尘烟。但有时回想起那个创业的火红年代,回想起那些人那些事,心中便久久不能平静。

产品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版权所有 备案号: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