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复洁环保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4-10-14 15:26浏览次数:

  复洁环保是一家专注于污泥等物料脱水干化与固液分离、恶臭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净化、节能降碳技术与双碳综合服务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上海。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站)提供污泥脱水干化及废气净化技术装备及服务,集高端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集成、安装与运维服务为一体;同时,依托核心技术,公司业务逐步向工业固废与特种物料固液分离、节能降碳领域拓展。

  在“双碳”背景下,复洁环保作为节能低碳高端装备的领军企业,秉持科技创新理念,正在通过自身高质量发展与技术创新带动生态环保技术革新,致力于打造“中国智造”的新名片。

  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装备主要针对污泥等难处理的物料以及要求滤饼含水率低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可广泛应用于市政与工业污泥的脱水干化,以及石油化工、煤炭、食品、制药、有色、轻工等行业固废或特种物料的固液分离。

  截至报告期末,该装备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市政、工业领域60余项污泥、特种物料脱水干化项目,承接项目污泥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总规模超156万吨/年(超4,200吨/天),相比传统工艺,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4.8万吨。

  针对市政恶臭气体和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难题,公司拥有包括活性氧离子净化、生物滤池净化、复合物化净化、分子捕集催化氧化等系列废气净化技术与成套装备,能够面向以上海地方标准为代表的全国一系列严格的排放标准,提供从密闭-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的废气处理全流程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承接项目的废气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已超过810万立方米/小时,对难降解的恶臭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有效治理与污染减排,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实现以高效、节能、低碳、经济方式对污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公司在深入调研污水厂厂内用热需求和已有水源热泵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开发高温水源热泵技术装备,通过吸收污水厂的中水显热用于污泥低温线℃高温供水,对污水厂低品位余热进行高效利用,实现了从污水厂内获取污泥干化热能的技术突破,促进了污水资源化、能源化,进一步降低了污泥脱水干化的单位运行成本与能耗,相比传统的脱水+干化“两段式”工艺,可实现能耗及单位运行成本降低30%左右,同时可显著减少碳排放。目前,高温水源热泵技术装备已经在国内多个污泥脱水干化项目中成功实现应用,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和直接运行成本,相比传统解决方案,综合效益显著。

  同时,以高温水源热泵为代表的各类先进热泵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常温热泵、高温热泵、蒸汽热泵、超低温热泵等)还可满足污水处理厂、大型泵站、工业企业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有关设施及建筑物的制冷供热需求,实现对城镇与工业领域低品位余热的高效回收与综合利用。

  公司控股子公司捷碳科技是一家致力于为政企提供双碳领域一体化、矩阵式服务的综合性双碳服务企业,业务具体涵盖:碳咨询规划、碳数据服务、碳资产管理与开发以及节能减排项目投资与运营,达到持续、深度服务客户的目标。捷碳科技除上海总部外,在郑州、广州、武汉、杭州及新加坡设立了分支机构,拥有一支长期从事低碳咨询和研究的专业队伍,在绿色低碳管理咨询与服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运作经验和实力,拥有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

  捷碳科技及其子公司已入选为(国家级)2020-2023年度国家工信部节能诊断服务机构、(省市级)2023年度上海市绿色低碳服务机构、河南省、济南市工业节能服务机构、河南省用能权、能源审计、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审核评级机构、河南省第一批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行业级)碳中和行动联盟核心成员、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委会会员等政府备案智库。

  公司主要通过向用户交付使用自主研发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废气净化成套技术装备、先进热泵技术装备以及提供相关的备品配件销售、运营服务、维保服务等,以获取收入与合理利润。

  具体来看,公司的盈利模式分为三种:一是向客户销售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并提供工艺设计、核心部件制造、安装调试等服务,这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为使用公司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客户,提供常年的运维服务(人工、备品备件);三是为客户提供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定制化服务和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存量污泥治理服务(如上海老港暂存污泥处理服务项目,按照合同约定总量和服务期限,在相应期间的污泥处理量确认收入);污泥BOT项目(如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大观净水厂污泥干化处理服务项目,为BOT模式,运营期分10年确认收入);合同能源服务(如上海虹桥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干化高温水源热泵技改项目,通过为客户进行节能改造,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四是向客户单独销售滤板及相关配件(根据国内外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设计并生产不同类型、规格的耐高温干化滤板和特殊用途高端滤板及相关配件)。

  公司紧密聚焦污泥处理处置、工业固废与特种物料固液分离、恶臭与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节能降碳高新技术装备等领域,以“自主创新”为根本,通过自主立项,持续开展各项研发任务,形成主要核心技术与产品;同时,公司在加强自身研发实力的同时,重视与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借助外部研发力量来提升公司整体技术水平,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先后与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宁夏神耀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围绕污泥全链条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研发战略目标,持续开展泥质及药剂数据库建设、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装备、污泥处理产物资源化、先进热泵开发与创新应用、污水污泥制氢-储氢-用氢、绿色能源化工等主题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并积极进行成果转化及工程示范,取得了良好成效。

  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为自主销售,通过参加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

  公司营销管理中心下设广东分公司、销售部、工业销售部及各办事处,主要负责营销管理工作。公司销售人员负责市场开拓,获取项目信息,邀请客户参观公司建设的项目,技术人员有效结合客户工艺路线和技术要求,提供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集成、安装与运维服务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投标并中标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根据销售合同要求执行采购和生产任务,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各个阶段的项目任务,同时按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确认收入。

  公司采购部负责供应商的开发、评估、维护,采购合同签订及采购合同管理等。除核心部件自主生产外,其余外购设备根据各项目技术方案,据此确定采购的具体要求并相应下达采购合同或订单。一般情况下,公司的采购均按照销售、生产订单进行采购,当预计主要原材料价格将发生重大变化,公司认为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时,采购部提出申请并经管理层审核通过后,可以提前采购部分原材料进行储备。公司已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采购部、工程技术部通过市场调研、实地考察、工厂监造和出厂验收等方式,对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供货周期、价格、售后服务及时性等多方面实行年度考核,优胜劣汰,定期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不断提高供应商品质管理。

  公司主要生产或服务模式典型流程可分为项目信息收集与评估、招投标、合同签订、工艺设计、物资采购、核心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维服务八个阶段。

  公司产品性质和市场特性决定了公司的销售和生产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以及客户的实际状况进行订单式生产。公司销售部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由项目管理部负责合同的执行。项目管理部根据合同及客户需求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工程技术部根据合同、客户需求及项目实施计划完成相关设计工作并制定采购清单和技术要求,装备制造中心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安排核心部件及相关配件的生产,采购部根据合同、采购清单和技术要求完成外购设备的采购,项目管理部负责设备到货、安装调试、验收交付等工作,确保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也会根据市场预测、生产能力和库存状况生产少量通用配件,以提高交货速度,并充分利用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

  所有产品的安装服务工作采取外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公司完成项目设计、安装指导、调试等工作,最终交付客户使用,并提供后续运维服务。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主营业务所属行业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C3591)”;根据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公司属于“7.2先进环保产业”项下的“7.2.1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CG35专用设备制造业”;公司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属于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六大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板块”。

  当前,我国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在新形势下,把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降碳、循环利用等统筹协调推进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传统环保产业向“新环保”产业升级是必然趋势。

  传统环保产业主要包括水、固、气等领域的污染治理,其核心是污染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及部分资源化处理。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环保产业需要向“新环保”产业升级,在实施环保末端治理的同时,还要深度融合节能、减排、降碳、扩绿、循环利用等方面,重视源头减排和清洁生产的措施,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高效作用。

  针对这一变化,能够看到我国已经在从法规标准、财政税收、市场机制等多个方面展开布局,明确强调环保与其他方面的协同性,如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以下简称“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该方案核心强调两点:一是突出协同增效,要求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如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等;二是强化源头防控,强调紧盯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主要源头,突出主要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

  近年来,随着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水环境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在污水处理时大量产生的污泥却没有完全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向好的薄弱环节。

  当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首先是污泥产量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10月发布的《2022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表明,2022年全国城市及县城污水厂产生的污泥量已突破7,876万吨(以含水率80%计),预计到2025年我国污泥产量将到9000万吨以上。其次,从新的一轮环保督察来看:污泥问题十分突出,污泥违规处理处置时有发生对污泥“污染物”特性认识不足。虽然现在政策层面从“重水轻泥”向“泥水并重”发展,但相比发达国家在污泥处理处置上的能力和水平严重滞后,污泥处理处置投资占比严重不足(国内污泥处理处置费用普遍不足污水厂总运行费用的20%,发达国家的这一费用占比约为30-50%)。此外,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还存在污泥稳定化处理严重不足,污泥处理处置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

  2)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污泥焚烧的处置方式具有明显优势

  在国家环保监管政策持续加码、市场监管更加严格以及污泥处置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极大地驱动了污泥处理处置的无害化进程。国内常用的污泥处置手段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土地利用和建材利用。其中,卫生填埋由于没有实现完整处置且浪费土地资源,难以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的环保发展要求,且《“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压减污泥填埋规模,积极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因而卫生填埋的处置方式将逐步被淘汰。

  污泥焚烧处置能够将污泥中有机物在高温条件下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热量,实现最大限度的污泥减量化与无害化,可大幅减小污泥的体积,彻底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阻断污泥中病毒的传播,解决污泥的恶臭问题,且焚烧产物为稳定的惰性灰渣,可进行建材利用资源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同时,利用焚烧系统可以将污泥焚烧产生的热量用于湿污泥的干化以及蒸汽、电力产品的生产等,相较于其他处置方式具有较大的优势。

  “碳减排”与“碳中和”背景下,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碳减排有着很大的必要性。污泥处理处置过程碳排放约占污水处理全过程的25-35%。

  随着国家对高能耗产业进行调控,低碳、环保、节能成为目前污水处理厂发展的主流方向。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中指出,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碳排放测算,优化污水处理设施能耗和碳排放管理。在此背景下,碳排放量有望成为未来污泥处理处置工艺路线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低碳工艺和高效节能设备等符合绿色节能导向的技术与装备有望加速推广。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率持续提升、污泥产生量不断增长、环保督察重点关注、政府对污泥处理处置要求逐渐增加的多重压力下,污泥处理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提升。预计2024年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规模将超过900亿元。同时,随着污水处理量、处理要求提升,带动污泥产生量持续增加。

  从国情以及政策出台情况看,污泥处理处置是一个大赛道,也是一个长赛道。目前涉及污泥处理处置业务的企业小而多,竞争格局分散,缺少专业性污泥处理服务商,我国各地污水处理厂总体较为分散。污泥分布也较为分散,污泥处理行业内单个企业的业务范围通常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且市场占有率普遍不高。受长期以来“重水轻泥”的影响,我国污泥处理行业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多数涉足污泥处理的企业主营污水处理,行业内仅有少数企业专门从事污泥处理。除此之外,各地方对污泥处理的付费意愿参差不齐,费用大约分布在200-500元/吨(个别地区是100-300元/吨)的范围内,普遍不高,这个费用水平是无法完成全过程商业运行的。目前仅有规模较大、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相对有更健全的付费机制、更强的付费能力。

  5)近年来国家、地方相继出台的环保政策与规划,为污泥脱水干化减量释放巨大市场空间

  2023年12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构建覆盖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收费机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多项政策规划,对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全文中31次提到污泥,“泥水并重”态势日趋明朗;东部城市、中西部大中城市、其他有条件城市加快压减污泥填埋规模、积极推进污泥资源化;土地资源紧缺的大中城市推广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干化+土地利用处置模式。

  202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印发《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湿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天,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城市和县城,黄河干流沿线城市污泥填埋比例明显降低,基本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推广污水源热泵技术,对厂内及周边区域供暖供冷。鼓励发展节能降耗专业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污泥处理节能降碳,推广低碳处理工艺,新增废气污染物纳入排污许可;污泥单独焚烧时,鼓励干化和焚烧联用,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余热利用技术,提高污泥热能利用效率;推动污泥焚烧灰渣建材化和资源化利用,加大科普宣传,畅通污泥资源化产品市场出路。

  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补短板、强弱项;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更新改造存在不满足标准规定、国家明令淘汰、节能降碳不达标等问题的设施设备,包括水泵、鼓风机、污泥处理设备、加药设备、监测及自控设备、除臭设备、闸阀及各类专用机械设备等。

  以上海、江苏等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也在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泥产量方面排名全国前列,近年来,在国家有关行业政策的引导下,上海、广东、江苏等地持续推进城镇污水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并密集出台了地方性的污泥处理处置的规划或规范,对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任务目标的完成和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进步和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上海、广东、江苏等地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上海市排水“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十四五”规划》《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文件,规划至“十四五”末,上述地区新增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9,000吨/天(按含水率80%计)。2023年1月,上海市印发《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推广水源热泵等热能利用技术,提高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2023年6月,上海市水务局印发《上海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污泥独立焚烧及协同焚烧项目建设;开发新能源应用,推进水源热泵技术应用;拓展污泥资源化应用及试点。随着相关规划的相继出台,为重点地区污泥处理处置释放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引领下,污水处理能力与污泥产量排名全国前列的其他主要地区陆续出台了地方城镇污水处理或排水规划,对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都进行了详细规划,市场空间可观。其中《成都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生活污泥日处置能力2,150吨。污泥无害化率达95%。《重庆市城镇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指出:十四五期间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能力从5,837吨/天提升至6,710吨/天。

  综上,行业压力、技术需求、政策规划三管齐下,在释放污泥处理处置未来市场空间的同时,提出了污泥在污水厂内实现脱水干化减量、实现水泥气同步治理、绿色低碳、节能循环、环境友好、智慧高效等一系列目标要求,将有助于推动行业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恶臭污染物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主要产生于水污染治理(包括污水处理、污泥处理、配套泵站)、固废处理(如垃圾处理)、工业废气、公共建筑等多个行业,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恶臭污染物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等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恶臭污染物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组成的废气,已成为公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根据生态环境部全国环保举报管理平台统计,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恶臭/异味投诉举报为9.8万件,占全部环境问题投诉举报件数的22.1%,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投诉案例呈上升趋势,部分污水处理厂被新建居住区或商业区包围,又因为工艺落后存在臭气散逸的情况,成为城市中重要恶臭污染源。

  根据生态环境部《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显示:2022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9,013.50亿元,其中工业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为2,234.30亿元。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的提高,大气污染防治逐渐进入细分领域,恶臭污染催生的治理、监测和监管等领域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千亿量级,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恶臭污染物治理与污水处理,脱硫、除尘等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从事恶臭污染物治理数百家企业多为2002年之后成立,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恶臭污染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社会危害性,《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均将恶臭污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列为重点污染防治对象,《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也将制、修订恶臭污染及挥发性污染物的相关标准列入规划。《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改造及恶臭治理。

  除国家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外,以上海、天津、山东为代表的发达地区不断提升废气排放地方标准,如《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城镇污水处理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982-201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059-2018)等。这些标准的相继出台与实施,促进了废气净化技术水平和治理效果的显著提升,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恶臭污染物,按作用机理不同,解决方法可分为密封法、稀释法、掩蔽法和净化法四大类。净化法作为最彻底的解决措施,主要是对收集的恶臭气体采用吸附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催化氧化等技术进行处理。

  恶臭污染处理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恶臭物质的来源、浓度、性质及处理要求决定。但由于恶臭物质的非单一性和复杂性,单一的恶臭处理技术很难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将各种技术进行组合,形成复合型恶臭污染物处理技术工艺,从单一的处理单元发展为多种技术组合式应用。目前,在我国生物滤池、催化氧化净化技术装备等系列高效废气复合净化技术装备在废气净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本领域的主流工艺环节。

  2024年1月22日,CCER市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6月,国家认监委公布了《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决定》,发布了第一批共5家审定/核查机构;7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公开征求意见的函,CCER第二批2个方法学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机制是推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手段,有利于鼓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支持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对减碳增汇有重要贡献的项目发展。

  2024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园区协同推进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积极培育专业化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开发推广绿色制造解决方案;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6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将碳排放指标及相关要求纳入国家规划,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并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衔接,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保障;7月生态环境部通过《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该方案在保持政策延续和稳定的基础上,降低核查难度、减轻数据质量风险,避免繁琐的计算程序以及结果偏差,并引入配额结转新机制,确定将两年一履约改为一年一履约,刺激市场活跃度。

  综上,国家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聚焦关键行业及重点领域,激发强制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启动自愿碳交易市场并持续扩容,鼓励企业积极利用数智化赋能碳管理,加速建立健全组织及产品碳排放的信息披露机制,同时对绿色低碳服务机构提出更高要求。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双管齐下,将进一步激发碳市场发展潜能。

  城镇污泥组分复杂,固液分离难度大,传统的“两段式”污泥脱水干化工艺通过污泥脱水设备(包括带式压滤机、离心脱水机、板框压滤机等)和污泥干化设备(包括桨叶干化机、圆盘干化机、流化床干化机、带式干化机等)联用对污泥进行处理,以实现污泥减量,但由于两类设备在技术原理、工艺流程、设备结构等方面均有显著差距,难以通过将二者组合成一体的方式,实现流程短、效率高、占地小、污染低等技术优势,因而只能选取某一类特定设备作为基础,聚焦关键技术,开展创新研发。

  多年以来,虽然国内外行业内多家知名企业均尝试依托离心脱水机、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等传统机械脱水设备为主体,开发集脱水与干化功能于一体的先进固液分离装备,但除复洁环保依托板框压滤机这一具有最大化机械脱水能力的脱水设备自主研发成功并实现应用外,其他均未实现市场化应用,其主要技术门槛体现在一体化工艺和核心部件两大方面,其中,一体化工艺需要攻克污泥驱水机制复杂、系统集成度高、工艺技术难度大等难题,而核心部件需要攻克耐高温滤板综合技术要求高,生产制造技术难度大等难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恶臭污染物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领域排放标准的提升,行业发展得到持续关注,相关企业数量日益增加,废气“生物+物化”技术路线在细分领域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净化工艺和工程应用体系,其技术门槛主要体现在污染物识别、工艺设计、计算模拟、运行控制,以及关键材料等方面,例如恶臭污染物的精准识别与控制、复合式废气处理工艺的改进与优化、高效反应器的创新设计、新型填料的开发等,同时需要通过各类技术的体系化运用与高效集成,方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实现各类废气污染物的精准控制与稳定达标。

  高温水源热泵是一种在少量电能或热能的驱动下,利用污水厂达标排放的中水等低品位热源,借助压缩机及其中制冷剂(冷媒)的相变,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节能低碳技术装备。相较于常规水源热泵一般只能制取不超过60℃的热水,高温水源热泵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升级以及零部件的优化匹配,可以制取超过85℃的热水,大大拓展了应用领域,不仅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干化供热,还可满足污水处理厂公共设施及污水处理厂周边一定范围内民用、工业领域相关用户的供热需求,节能降碳综合效益显著,其技术门槛主要体现在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等核心组件的设计、选型、生产制造、装备系统设计与集成,以及系统运行监测与控制等诸多方面,只有通过专业合理的设计、选型、制造、集成、控制,才能实现高温水源热泵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高效、可靠的热能转换与利用。

  公司独创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从研究开发到应用经过多年市场检验,已成为由生态环境部2019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等多个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目录中污泥脱水干化领域入选的唯一技术。

  公司的核心技术装备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场景多元,已在国内多项重大工程和高标杆、高难度的危废污泥减量项目中成功实现了推广应用。截至报告期末,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市政、工业领域60余项污泥、特种物料脱水干化项目,包括锂电、煤化工、半导体等领域,承接项目污泥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总规模超156万吨/年(超4,200吨/天)。其中在上海、广州承接项目的污泥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总规模已分别占上海、广州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规模的近25%。

  公司在该领域已承接了上百项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恶臭污染物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废气处理项目,包括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体化活性污泥法生物反应池)提标改造工程除臭提标项目、上海竹园片区污泥处理处置扩建工程(上海市污泥集中处理三大片区之一的标杆工程)除臭项目、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二期工程(国内首个接收半干污泥的污泥焚烧工程)除臭项目、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除臭项目、浦西总线格栅井除臭改造工程项目、大宁汾西等10座泵站除臭系统达标完善工程项目等多项上海市级重大工程项目,废气处理设施的总处理能力已超过810万立方米/小时。

  综上,依托于核心装备技术领先、安全节能等显著优势,复洁环保真正实现了“水泥气同步治理”,以实际行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为重点发展地区市政和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泥大幅减量、废气深度净化、区域环境治理、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环保督察等任务的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有效助力落实国家“碳减排”“碳中和”的目标,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我国水务行业进入了“十四五”时期中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污水处理厂正积极探索如光伏发电、水源热泵、再生水回用等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的关于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顶层设计方案,在优化污泥处理结构、加强污泥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部署,并提出了完善价费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等保障手段,充分显示了从“重水轻泥”到“泥水并重”的治理理念的转变,行业对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

  面向未来,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将持续加强,重点领域相关短板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

  (1)污水处理厂是资源厂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向污水要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再生水利用、污泥资源化利用、水源热能利用、污泥厌氧消化产能、光伏发电等成为污水处理厂积极实践的内容。

  (2)采用更加低碳的工艺处理污水和污泥。一方面,低碳的处理技术正在行业内得到实践和推广,例如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污泥低温热干化技术等;另一方面,通过智慧水务实现污水处理的精细化运维,在保证出水稳定达到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减少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减少电耗和药耗。

  (3)采用更加生态的方式系统治理污水。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河前的人工湿地建设正在因地制宜推广。

  (4)关注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防控。污水是新污染物的重要载体,新污染物例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等,其去除一方面关系到水生态和水安全,另一方面也涉及国际履约问题,近几年关于新污染物“筛”“评”“控”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5)全国碳市场将进一步扩容,与国际接轨。随着CCER方法学和项目审批的重启,预计未来将逐步覆盖更多行业,优化配额分配方法,逐步引入有偿分配,碳市场影响力将显著提升。此外,中国将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与国际碳市场的连接,促进技术、方法、标准、数据互认互通,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提升在国际碳市场中的影响力。

  (6)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强调要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碳排放控制和碳汇增加,加快建设低碳社会,为环保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公司的核心技术是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废气净化系列技术以及先进热泵技术。

  我国城镇污水厂污泥量大、质差,在世界范围内十分罕见,国外既有的污泥处理处置理论及技术难以切实解决当前我国在污泥泥水分离、脱水干化技术与装备领域面临的特殊困境。公司自主研发成功了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集固液分离与滤饼干化为一体,能自动完成整个脱水干化循环。可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泥、工业(危废)污泥、工业固废以及特种物料的脱水、干化,从而达到减容和减量目的。

  公司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创造性地将机械压滤脱水与真空干化技术合为一体,可将污泥含水率由90-99%一次性降至30%以下,实现高效脱水、低温干化和工艺节能,降低了二次污染风险。公司作为课题主要参与单位和子课题牵头单位完成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课题,验收结论为:“开发了污泥低温真空脱水干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处理新设备,填补国内外空白”。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耐高温干化滤板,是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的核心部件,集过滤、压滤、抽真空、加热和干化等功能于一体。该部件早期依靠进口定制,供货周期长,且成本相对较高。2015年以来,公司研发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发了耐高温干化滤板的生产制造技术与装备,并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表明,公司自主生产的干化滤板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进口定制滤板。公司耐高温干化滤板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创新开发了超大容量在线卧式塑化注射压缩成型Online-HPICM工艺,自主开发了独特的创新型模具,优选特殊原材料和化学合成配方,从分子结构层面解决材料的耐温耐压等问题,创新开发了国内外同行业最大吨位(大于60000KN)的超大型油压滤板成型装备和超大注射量(大于350kg)的射台,并具有高精度程序控制等功能。公司干化滤板的生产制造从投料、成型、定型到最终加工装配实现全自动程序化,提高了生产制造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上述创新工艺、技术与装备,公司自主生产的干化滤板,耐温性能从常规的50℃提高至120℃,机械强度大、传热效率高、密封性能好、温度大幅升降耐受力强,多项性能指标超过国外定制产品,同时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对进口定制产品的完全替代。公司自主开发的干化滤板,不仅能够满足脱水干化工艺对于核心部件的苛刻性能要求,同时在生产工艺、产品设计、生产装备、自动化生产等方面形成了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与目前污泥无害化处理市场中主流的机械脱水+能源干化“两段式”技术相比,公司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优势显著。

  相比污泥脱水+干化“两段式”技术,公司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可将污泥含水率从源头一步降至40%以下,且污泥处理全过程安全可靠、环境友好、智慧高效,产能无衰减,处理产物适应多元化的处置出路;同时,基于公司“一体化”技术对污泥脱水干化全程能耗的显著降低,经公司测算,依托该技术近年来的广泛应用,相比传统“两段式”技术,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4.8万吨,节能降碳效益显著。

  同时,相比机械脱水+能源干化“两段式”路线,公司一体化技术路线在设备总投资成本方面基本相当,而单位运行成本方面在日常运营的能料消耗、人员投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性,且污泥处理全过程环保、安全、低碳,无产能衰减,因此公司技术路线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具备较大优势。

  针对市政恶臭气体和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难题,公司可提供从密闭-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的废气处理全流程解决方案,并与同济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分别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有力保障了在同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公司在收集、加盖与送风的设计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气流组织流态进行仿真模拟,提升废气净化系统的整体治理效果;同时,熟练运用包括钢化玻璃+不锈钢骨架、玻璃钢盖板、反吊氟碳纤维膜等多种密闭加盖(罩)技术,实现对废气源头的密闭与高效收集。公司还形成了以生物滤池净化技术与物化净化技术为代表的两大类废气净化技术,并可将两大类技术进行灵活组合,形成复合式废气净化成套技术,分别针对大型污水处理厂、大型排水泵站、大型污泥车间、大型工业企业等不同应用场景及废气净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复合型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最具代表性的“基于生物滤池的复合式废气净化成套技术装备”,面向废气净化领域全国最严排放标准的要求,可实现废气在净化系统内的连续多级净化处理,以保证实现较高的污染物净化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公司创新开发应用高温水源热泵技术,通过吸收污水厂的中水显热用于污泥干化,制取85℃高温供水,实现了从污水厂内获取污泥干化热能的技术突破,促进了污水资源化、能源化,进一步显著降低了污泥脱水干化的全程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并可通过拓展应用方式(主要包括常温热泵、高温热泵、蒸汽热泵、超低温热泵等)满足污水处理厂、大型泵站、工业企业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有关设施及建筑物的制冷供热需求,实现对城镇与工业领域低品位余热的高效回收与综合利用。

  “双碳”背景下,各类先进热泵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其显著的节能、降碳特征将成为替代化石能源中低温热能生产的最优技术方案,有望在具备余热的工业领域实现热能综合利用。根据公司参编的《热泵助力碳中和白皮书(2022)》预测,至2030年国内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将超400亿GJ,而潜在可改造的中低温用热量将超250亿GJ。

  公司持续深入推行“技术创新战略”,通过自主研发与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工艺技术和设备,同时积极探索前沿科技,推动高新技术工艺与产品实施成果转化,稳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上半年,公司自主开发并申报的“基于高温水源热泵的污泥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作为系统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之一,成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公司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成立的“NICE-复洁环保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共同聚焦绿色低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资源聚集、联合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精诚合作。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6项,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项。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已累计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08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14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已累计承担9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并累计参与编制各级各类标准超20项。

  2024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波动、环保行业周期下行及政府财政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环保产业的新增需求总体放缓,环保行业进入存量甚至缩量竞争的状态。公司主要客户为行业内大型国企、上市公司以及龙头民营企业,近年来资金面持续较为紧张,重点区域项目新建与招标进度迟滞,导致公司收入规模大幅下降,业绩承压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83.7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9.08%,其中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业务收入2,945.2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4.04%;废气净化技术装备业务收入467.8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4.64%;运营服务收入662.0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1.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0.4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9.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96.4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3.22%;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38,544.61万元,较上年度末下降9.65%,公司归母净资产119,824.04万元,较上年度末下降4.47%。

  2024年上半年,面对环保行业市场需求不足、缩量竞争剧烈的不利局面,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落实“推行精益管理,增进价值创造”要求,以优质项目为主线,着力解决客户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与降碳技术改造,深挖存量客户潜力,深度服务重点客户需求。

  报告期内,市政领域方面,上海地区,泰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项目中,一期车间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设备供货,即将进入项目调试和验收,二期车间扩建工程正在进行设备供货交付工作;临港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第一阶段除臭设备供货安装项目已完成设备供货,即将进入项目调试和验收;广东地区,黄埔区永和北二期工程污泥干化项目已完成项目性能测试和移交,即将进入项目验收。除上述重点项目以外,公司其他项目均按计划有序实施。

  工业领域方面,公司继续推进相关技术与装备在“煤化工”“锂电”领域的应用突破,积极开拓工业领域业务市场。公司在“煤化工”领域于2023年承接的安徽碳鑫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细渣脱水干化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设备运行情况良好;安徽碳鑫甲醇综合利用项目细渣脱水干化工程已完成设备供货,即将进入项目调试和验收;公司在“锂电”领域承接的三元正极材料脱水干化示范、量产项目运行情况良好。同时,依托公司募投项目“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成套技术装备扩建项目”的建成投产,公司可定制化生产更多类型、规格型号的干化滤板和高端滤板,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高端滤板在污泥处理、新兴化工、锂电、制糖等工业领域固液分离细分行业的应用,开拓国内与海外的高端滤板市场,协同提升公司新建产能的利用率。

  2024年,公司进一步加大国内营销网络建设,3月设立北京办事处,7月设立山东分公司,以加强公司在京津冀、东部沿海城市等重点区域的项目拓展力度,扩大业务覆盖范围,深挖市场潜在资源。在巩固主业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产品(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提升服务(提供优质运营管理)以及拓展新合作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开发与交易)等方面实现多元化发展,保障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在内控治理方面,公司积极推进项目管理、产品管理、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智能化建设,增强产品核心力与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力行实施“费用效率最大化”目标,从业务驱动、专项指导、精益管理、重点优化、统筹治理五个方面开展控费提效工作,同时重点强化注重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细化应收账款的源头管理、过程管理及考核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多举措加快应收账款及时回收,收回长账龄(2-3年及3年以上)应收账款2,515.81万元,冲回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并形成当期利润1,778.41万元,积极改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2.83万元,同比由净流出3,311.11万元转为净流入。

  2024年上半年,依托于公司募投项目上海市政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究与验证基地的全面建成投用,公司围绕污泥全链条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研发战略目标,持续开展泥质及药剂数据库建设、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装备、污泥处理产物资源化、先进热泵开发与创新应用、污水污泥制氢-储氢-用氢等关键技术攻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1,551.72万元,同比增长15.48%;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6项,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技术人员总数97人,占公司总人数40.59%。公司自主开发并申报的“基于高温水源热泵的污泥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作为系统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之一,成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公司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更加重视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不断推动公司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公司创新开发的高温水源热泵技术装备已在多个污泥脱水干化项目中成功实现应用,项目运行稳定并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和直接运行成本。2024年上半年,依托于公司先进热泵技术装备的高效余热利用、节能降碳能力,公司已与水务、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等多个行业开展试验合作,积极拓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同时,公司持续推进先进超高温热泵测试平台的建设,建成后可满足未来自生产自测试的条件,大幅提高公司先进热泵技术装备的产品质量形象。

  公司与铂陆新能源、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多方共同立项的《城镇污水厂“制氢-储氢-热电联供”全链条中试试验应用研究》项目于2024年3月底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该项目通过利用光伏发电的电能电解水制氢,以及利用污泥厌氧产生的沼气制氢,后续衔接安全储氢技术装备、氢燃料电池及高效用氢场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污水厂“制氢-储氢-热电联供”全链条应用与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旨在引领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革新与定位转型、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将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截至2024年6月末,该项目已累计制备绿氢超过50,000N立方米(纯度为99.9999%),累计发电超过23,900kWh,累计实现热能回收超过86,200MJ,累计减少碳排放超过13,680kg。

  公司控股子公司捷碳科技在双碳综合服务领域持续深耕与突破,2024年上半年捷碳科技签订多个林业碳汇CCER项目,成功注册多个养殖类VCS项目;辅导12家企业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称号、1家企业获得省级绿色供应链称号、1家工业园区获得省级绿色园区称号,通过率100%;依托在碳计算、节能减碳路径分析及降碳综合解决方案等碳咨询领域的综合专业能力,捷碳科技签订了多个上市公司ESG咨询服务与报告编制项目,其中部分项目ESG报告已于2024年上半年顺利披露。截至报告期末,捷碳科技在手项目合计55个,其中27个VCS项目,5个GS项目和16个PHCER项目,4个CCER项目,GCC、I-REC、CDM项目各1个。

  2024年4月,捷碳科技独立设计了全国首个小额碳信用“购买+注销”一站式服务平台“惠碳商城”,基于丰富齐全的碳信用交易管理账户和多品类多属性的绿色信用资产供应(包含CCER/VCS/GS/PHCER/CDM等)有效匹配小额碳信用消纳需求,解决大额交易拆分零售问题,平台上线后已帮助南沙现代会展业沙龙暨国际金融论坛、2024中国西部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广东-芬兰节能环保交流会、气候风险与保险论坛等大型会议活动完成一站式注销服务,助力中国碳信用注销市场活跃发展;6月,捷碳科技与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将通过双方的产业优势、资源、产品和服务,共同推进以冶金、建材、有色、化工为代表的流程制造工业及其供应链企业提供一站式“双碳”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共建共赢。

  作为科创型企业,公司极为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合计239人,较2023年末增长14.90%,在研发、营销、制造、专业职能、管理等各个领域积累了业务能力扎实、行业经验丰富,具备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公司通过定向挖掘储备项目管理人才,分阶段配置到位;以专项招聘,填补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缺口;通过校园招聘管培生储备未来高潜人才;通过与对口院校的校企合作实现一线员工批量补充,以满足公司持续发展的人才需求。

  尊龙凯时公司官网

  公司积极健全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薪酬与考核管理,搭建“管理、技术、业务”三条职业发展通道,形成各类人员的纵向发展阶梯及横向跨系列发展机制,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持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半年发起的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公司获评“2024年上市公司文化建设优秀实践案例”,进一步激励公司加强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体系化建设。三、风险因素

  公司经过多年对所处行业在污泥处理处置、废气净化等细分领域的研发,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关键核心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未来如果公司不能根据行业内变化做出前瞻性判断、快速响应与精准把握市场或者竞争对手出现全新的技术,将导致公司的产品研发能力和生产工艺要求不能适应客户与时俱进的迭代需要,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站)提供污泥脱水干化及废气净化技术装备及服务,目前主要产品有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废气净化系列技术装备、高温水源热泵技术装备等,集研发、设计、制造、集成、安装与运维服务为一体,为客户安全、高效地实现污泥减容减量及恶臭污染物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净化处理、污染减排。

  公司在持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需要预研下一代产品,以确保公司良性发展和产品的领先性。具体而言,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新产品的研发方向,与下游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对下一代产品的核心功能进行定义。公司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资金,未来如果公司在研发过程中未能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发的产品不能契合市场需求,将会对公司产品销售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相对较高,下游市场主体集中度较高,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长期合作的重点客户,符合公司所处行业经营特征。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采购战略发生较大变化,或由于公司产品质量等自身原因流失主要客户,或目前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和资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周期性波动当中,叠加全球政治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出现经济全面复苏的趋势。如果未来宏观环境发生变化、相关政策推进力度和持续时间不及预期、下游客户缩减采购规模或行业竞争加剧,将有可能对公司业务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过去的近20年,是环保行业发展的黄金期,许多环保企业,特别是从事PPP(公共与私营合作制)和BOT(建设-运营-移交)相关业务的环保企业得到了比较大的红利。BOT模式因存在投入资金量大,资金占用周期长,政策长期稳定性的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如果未来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地方政府收入减少,支付能力下降,公司拓展BOT业务可能导致公司资金压力较大,利润下降,将有可能对公司业务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城镇及工业污水处理厂提供污泥脱水干化及废气净化技术装备及服务,城镇污水处理厂属于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关系长期社会公益和公共安全。虽然公司主要客户资信状况良好,但因项目规模大,结算周期长,受客户资金状况及项目进度等外部因素影响,存在项目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收款的可能,如果未来出现重大项目回款长期滞后或由于某些客户因经营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将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全球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分析行业周期发现,发达国家的环保行业已经走向了萎缩和静态,我国环保行业项目建设高峰期也已经过去,传统环保投资建设的减少将会导致公司销售下滑,将对公司盈利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显著。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现有研发及技术人员9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40.59%,拥有化工、机械、环保、材料、电气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各层次科研开发人才、成果转化人才及高级技能人才,核心成员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在研发总体规划、工艺设计与计算、机械结构设计与仿真模拟、设备选型与制造、加工安装、运行调试、效果保证与性能优化等技术研发全程形成了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管理团队、核心技术团队中大部分成员从公司创立初期就在公司服务,具有多年行业技术及丰富的管理经验,使得公司的技术研发及经营战略紧跟行业发展方向。自公司上市以来,公司已推行2期股权激励计划,与日常薪酬福利共同构成薪酬激励体系。公司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股权激励等使管理层、中层管理干部及核心技术人员大多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人才保障与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完善,核心骨干尤其是研发技术人员保持稳定,为公司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创造性地将机械压滤脱水与真空干化技术合为一体,可将污泥含水率由90-99%一次性降至30%以下,采用温度较低的85-90℃热水作为加热介质,全封闭负压运作无磨损隐患与粉尘爆炸危险,全自动化实现高效脱水、低温干化和工艺节能,运行药剂投加量降低50%以上、热源能耗节省15%以上,并在人员投入、维护保养等综合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经济性,具有“绿色低碳、节能降耗、安全可靠、环境友好、智慧高效、运营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实现水泥气同步治理。公司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完成的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通过验收,结论为:“开发了污泥低温真空脱水干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处理新设备,填补国内外空白”。

  干化滤板,是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的核心部件,它集过滤、压滤、抽真空、加热和干化等功能于一体。过去依靠进口定制,供货周期长,且成本超过了整个装备成本的50%。公司研发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发了耐高温干化滤板的生产制造技术与装备,并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表明,公司自主生产的干化滤板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进口定制滤板,实现了对进口定制产品的完全替代。

  近年来,公司重点深耕政策导向明确、环保要求高、治理力度大的以上海、广州为核心的华东及华南市场。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全国及地方性等一系列污泥处理处置相关的战略规划、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出台和推进落实,助力了公司的核心技术装备在全国范围内及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区域拓展方面,公司除继续保持在上海、广州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之外,将业务从上海、广州地区逐步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西南地区等全国多个省份,为搭建全国经营网络奠定了基础。

  在应用领域拓展方面,公司积极推进相关设备和工艺在市政、工业应用领域的突破。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持续优化一体化设备及工艺,并对各行业典型物料进行针对性的车载式中试设备试验,部分行业项目相继落地。依托公司核心技术装备在工业协同、绿色化、循环化与资源化中发挥的核心优势,为后续签订量产项目订单,深入拓展工业领域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持续稳步推进下游新领域市场的拓展应用,多领域市场初现布局。

  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以优质项目为主线的BOT、运营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多元合作模式,满足各区域、各领域客户的多样化、专业化需求,实现了从为客户供应节能低碳高端装备到为客户提供污泥处理综合解决方案的转型升级。

  公司自主研发搭建了基于物联网的环保装备智慧运维管理服务系统,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促使装备管理精细化,积极推动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运营维护从传统的线下手段向“互联网+”的智慧化技术手段转变,同时提升环保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监督管理水平,为装备运营维护服务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来源,显著提升公司作为装备供应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服务能力及效率。

  复洁环保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长期致力于节能低碳领域先进技术与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导向,在城镇和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废气净化、污水污泥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等领域拥有大量标杆案例,有力促进了污水处理厂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高度契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导向与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可满足全国各地高质量发展及高标杆、重大项目的需求。公司与以水务公司为代表的地方国有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项目执行情况良好,业务关系稳定,客户认可度高,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复洁环保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具备“核心技术+项目经验”的先发优势,在当前污泥处理领域市场的快速扩容的背景下,公司作为龙头将充分受益,能够凭借技术与品牌的壁垒加速布局全国市场。

  公司现已成为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二届)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城镇污水治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排水行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水污染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单位,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分离机械分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高端制造行业委员会委员。在企业综合评价及环保产业、城镇水务、分离机械、石油化工等多个细分行业领域认可度高,形象良好。

产品推荐

Copyright © 2002-2024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版权所有 备案号:

020-88888888